查看原文
其他

奥特曼真的成为了“毒害”孩子成长的怪兽吗?

关心未成年的 青年志Youthology 2021-10-12



《迪迦奥特曼》全网下架的消息阵痛了无数人,那些因为迪迦奥特曼而开始相信光、追随光的人。

 

跟《迪迦奥特曼》一同被批评的,还有《名侦探柯南》和《全职高手》等动画片。近来的一些声音指责称,这些动画里的“暴力画面”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成长安全。

 

广电总局在回应中表示,支持播出“内容健康向上、弘扬真善美”的优秀动画片,坚决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的动画片。27日晚,《迪迦奥特曼》重新上线,但这场下架风波背后的暗流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从儿童到成年,许多动画片都曾给予过我们力量、鼓励,教我们学习是非、认知世界和现实,或者为我们打开关于想象力的大门。


无疑,这一系列数据对于很多人的儿时记忆是极具冲击性的,我们也不禁疑问,这些动画片中的打斗场面真的在“毒害”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暴力、三观不正了吗?在“真空无害”故事中长大的一代真的会更快乐,获得更好的成长吗?还是,动画片在此成为了人们推卸孩子成长责任的替罪羊呢?

 

就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 80 后、90 后、00 后,与他们一起回忆了动画片与他们的成长记忆,并探讨了一个“无害真空”的成长环境会是什么样的。

 

奥特曼在九月成为《ELLEMEN新青年》封面人物,

摄影师:陈漫



动画不是帮助成年人管教未成年人的工具


@低空飞行,80后

动画给予我最初的文学和审美教育


我是 80 年代生人,80 年代是全世界 60 年代发起的轰轰烈烈地呼喊反战、自由、新浪潮余波的时代,也是很多 80后 在青少年时代得以一瞥外在世界激荡风云的时代。那些新思想、新媒体、新潮流以电影、文学、动漫、游戏的形式通过录像带、VCD、DVD、盗版网站狂风暴雨地迎面砸上来,令人大开眼界,也令人无所适从。有一句话说得好,“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在80年代,或许身体没办法上路,灵魂却先一步上路绕地球环形飞翔了。

 

对于当年的小孩子而言,还料想不到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会由此拉开序幕,只知道每天只播新闻和讲座的电视频道里,陡然出现了一批美国、欧洲、日本的引进动画,从我的小学到高中整整12年一个轮回,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新世界大门就是这样被打开的。

 

我对科学和伦理的认知,经由《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机器猫》这样的作品而启发;我对科幻世界探索未知的向往,经由《恐龙特急克塞号》、《变形金刚》、《宇宙骑士》这样的作品而启发;我对异域宗教奥秘的渴求,经由《圣斗士》、《天空战记》、《魔神坛斗士》、《新世纪福音战士》这样的作品而启发;我对家庭生活喜怒哀乐的感受,经由《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咪咪流浪记》这样的作品而启发;我对青春期热血沸腾的励志鼓舞,经由《足球小将》、《灌篮高手》、《棒球英豪》这样的作品而启发;我对无畏勇敢伙伴冒险的幻想,经由《七龙珠》、《幽游白书》、《魔神英雄传》这样的作品启发;我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与轮回的思考,经由《大白鲸》、《小飞龙》、《浪客剑心》、《浪客行》、《东映三国志》这样的作品而启发。

 

以上我随随便便列举一二的动漫作品,也只不过是我整个少年时期阅读浏览过的精神世界中的一小部分,而我比较幸运的是,70 年代-90 年代刚巧是日本动画逐渐繁荣兴盛的阶段,那些由业内顶尖艺术大师带领创造的漫画动画世界,给与我无法磨灭的精神烙印,也带给我无与伦比的开拓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的环球之旅,让我早早与这个世界各个角落的精神体产生了隔空对话,这简直是我整个人生的幸运宝典。

 

动画是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行业从业者们给与了各自不同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承载艺术创作者思想内涵表达的载体,不论是 VCD时代,还是现今的流媒体时代,尽管制作工艺更新换代,但人的思想却可以以如此抽象化的表现方式,描摹出对真实世界的探索和思考,直观表达个体头脑中那些天马行空、繁花似锦的幻想世界。有些时候,这种表达文字做不到,话剧做不到,电影也做不到。

 

而我们对于动画所寄与的预期,难道仅仅是学龄前儿童寓教于乐的教育工具吗?还是在汹涌的迪士尼套路化的商业包装下所演绎的全家欢爆米花呢?

 

我并不认为 80 年代“开闸放水”式的全盘接受是恰当的,任何一种传播媒体,其表达形式、传播途径、主体用户、内容层级一旦失去判断依据和控制标准,不论对任何年龄段的任何观众一样造成灾难(这种灾难近似于家长带着学龄前的孩子跑到电影院去观看《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一样)。


然而,我也不能苟同将“动画”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仅仅框死在“帮助成年人管理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工具”上,这也很容易就会变成“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懒惰放养的借口和甩脱教育责任的惯性操作”,毕竟,已经 21 世纪了,不会真有人相信动画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远超抖音快手对家长的影响吧?不会吧,不会吧?

 

© 《铁壁阿童木》


 

不要小看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大毛,90后 研究员 

脱宅现充

 


童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动画是《灌篮高手》,当时我哥已经上高中了而我还没上小学,他同学来家里会先打一会儿游戏,到了播出时间他们会准时放下手里的其他东西,乖乖坐到电视机前,就是为了一睹最新剧情。

 

我也凑热闹跟着看,但其实并看不懂里面的篮球规则,甚至是不良打架,不良是什么,也没什么概念。但我能隐隐约约感觉到的是,这是一个在我哥这个年纪的高中生会有共鸣的故事。我哥中学的时候也比较不良,有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翘课还被爸妈逮到,回家又是一顿训。但是你不会觉得这个动漫是在教唆他们继续当不良,因为我哥也好,他同学也好,动画里的三井寿也好,生活中其实没有那么坏。这给童年的我埋下了一个念头:“这是一个好作品,等我以后能看懂了……”

 

后来我大一点儿能看懂了之后,逐渐能理解为什么这种动画有能让一群不良乖乖坐下来看的魅力。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差学生樱木其实非常可怜,家里会有收债的,甚至在重要比赛前要送他的爸爸去医院;三井那个非常糟糕的混混朋友铁男,会替他打完架然后说“再见了运动男孩”,因为混混们心里其实也能够分辨什么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更好的的成长道路;看起来不招四六的樱木军团其实每一个人都很温暖。

 

如果每一个不良少年都能像动画里那样,有一个上进可靠的队长,有一个愿意给你机会悔改的胖胖教练,有一向真正热爱的体育运动,可能他们的人生也会不一样。

 

日本的很多动漫,看起来离经叛道,里面的“行为”是危险动作请勿模仿的,但是“行为”之上的“价值观”是教人向善的。对这些动漫嗤之以鼻的人大概是对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没有信心,认为孩子只看得到“行为”层的东西,看不到“价值观”层的东西,这其实非常小看孩子。孩子当然是能分清好歹的,非常小的时候就能分清。文学作品只是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选择,而孩子最终做了什么选择,周遭环境要负更大的责任。


© 《灌篮高手》



活在虚假的美好中只会造成更多悲剧


@Moon,动漫爱好者

妄想改变世界的中二少女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动画,因为在动画里的想象力没有天花板,一切都能以动画的形式表达。印象中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就是《天书奇谭》,中国独特的简笔画、柔线条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个时期是中国动画的巅峰时期,直到现在都是,几乎再也没有人能做出那样的动画了。

 

当然还有其他诸多珍贵的、暴露年龄的童年回忆,像《哆啦A梦》(我相信它几乎陪伴了每个人的童年)、《名侦探柯南》、《神龙斗士》、《精灵宝可梦》、《魔卡少女樱》等等,举不胜举。其中,我小时候每年都会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大电影,还有《犬夜叉》是我的入(日漫)坑作。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动画量大概有 450 部,在我的感受中,这些动漫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毒害”我。如果非得说的话,大概是以下两点:

 

第一个就是“中二病”,非常典型地就是,我会一本正经地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所谓的“黑话”。我的中二会天然地与非这个圈子的人产生一种隔绝,总是一副涉世未深长不大的样子,总是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坏事儿,至少不是“有害”的。我觉得每个人无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保持年轻的心态,保留你看到真善美的眼睛,还有对世界的各种奇想。我现在就是在一个被即将扔进社会的年龄,但我仍然以一种“中二”的心态去抵消成为所谓大人的悲伤。

 

第二个就是老生常谈的“媚宅文化”,特别是日漫,有很多“物化”或“性化”女性的元素,并且强调有毒的男子气概,我觉得这些无形中会对性别认知造成一定影响。但事物都是有两面的,有好的方面就有坏的方面。

 

我并不觉得世界上存在“真空无毒害”的东西,上面也提及,好和坏的方面一定是同时存在。我反而觉得“真空无毒害”的这种环境是有毒的(toxic)。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识别恶的能力甚至接受恶的能力都会差很多,当他们进入复杂的环境中会更容易被伤害。他们会是非常脆弱的,当以后真正直面“现实”的时候,受到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简直太糟糕了。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可以揭示这个道理:“真正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所谓“真空无毒害”的环境,始终是一种虚假的美好,可能真的会造成很多悲剧。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还有一种情况是,更容易无意识伤害别人,像现在很多参与网络暴力的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暴力”,因为他们从未直面过暴力,共情能力差,不能理解暴力带来的后果。

 

像“暴力”这样的东西是不可能避免的。它不一定是有形的、我们所常认为的那种肉眼可见的身体暴力,现在更多的是无形的:网络暴力、性别暴力、结构性暴力等等。暴力无关性别、种族,它根植在人类基因中,我们应当正面去了解,学着如何去接受、化解自己的暴力,而不是抑制过后的多维度反弹。我们在否定这些动画的同时,也是在否定我们作为人的一部分。

 

另外,我们的社会对孩子过度保护的背后其实是对他们的信任信心缺失。我一直都相信小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看清事物背后的本质。他们内心澄净,就像镜子一样。即便这个世界再糟糕,他们也会以单纯的视角去看待它,他们不会马上去定性一个事物是好的还是坏的,而是“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成人世界的“二极管”思维,或者说直接片面定性的“惰性思维”,反而是遏制了他们自主地去认识和思考这个世界。

 

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只需要一个恰当的引导,这个责任需要家长、老师、社会来共同承担,每个人都不能逃脱,特别是家长,“举报”这个行为就可以看出,他们在推卸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或者说他们在害怕、在逃避。

 

“教育双减”政策将使孩子们迎来大量时间空白,有机会去探索自我,这些空白必须需要家长去参与填补。以前家长可以找借口说:“孩子在学校太忙了,没时间相处。”现在我们没有这种借口了。“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情,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理解这个世界,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当家长,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学习去洞察、辨别到底像《奥特曼》这样的作品究竟是宣扬暴力,还是反暴力。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不能停止学习,请给我们的孩子和自己多一点耐心和信心。

 

如果我们在看一部动画,或者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惴惴不安地担心一切,那我们永远无法专注地过好自己的一生,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去注视和体验,请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孩子们也不应当错过这些美好。


© 《天书奇谭》

 


最后。

 

《迪迦奥特曼》和一系列动画的禁止、举报和下架让人不禁想起《黑镜》第四季第二集《大天使Arkangel》所讽刺的场景。剧中,妈妈为了“保护”女儿 Sara 免受血腥、暴力、打架、争吵画面的“毒害”,给女儿植入了大脑芯片,能“过滤”掉任何让孩子皮质醇水平上升的画面和声音,不让孩子感受到紧张、不安的情绪和画面。

 

一旦芯片的过滤功能开启,Sara 视野中含有暴力元素的场景都会被打上马赛克或者消音处理,例如邻居家的恶犬,同学描述的和暴力有关的情节等。慢慢地,Sara 出现了认知障碍,开始用铅笔自残,而流出的鲜血也被芯片打了码。

 

可见,这种滤镜非但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让 Sara 丧失了对世界与真实的感知力,更无从谈明辨善与恶、黑暗与光明的是非能力。我们可以给文字打码、艺术创作打码、不良画面和场景打码,但我们不能为这个世界打码。很多事物与真相即使被遮蔽了,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所谓的“毒害素材”的下架与打码所产生的最大的问题,是为孩子制造了一个失真的“纯白世界”,但等他们到了需要面对现实世界的年纪,未必不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认知冲击。一方面,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过去的一部分人生是虚假的;另一方面,对于现实中的“恶”,他们亦无应对的准备和承受的能力。

 

即使他们在不同年代和环境下成长,但我们从低空飞行、大毛和 moon 分享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动画片带给他们的影响与记忆远远超过了动画片中呈现的画面,还丰富了对世界、社会、家庭的理解,对向善与正义价值取向的感知,对理想与热望信念的充盈种种。

 

也许迪迦奥特曼是真的“打怪兽”,但可怕的不是奥特曼跟怪兽打架,而是一个无需自行分辨是非的成长环境。



编辑 | Sharon、小曾
排版 | 酒喝了一点点
设计 | Sam


可能你还想看看

《欧宁:不要羞于谈论乌托邦,我们需要激发想象力的另类视野》


《社群之家的女性主理人们 | 移动客厅计划》


《人类学的想象力:从理解妈妈为何迷上广场舞开始》

⭐️ 为我们点亮星标⭐️



 青年志 Youthology .
青年的发问与探寻


点个“在看”,关注我们,设为星标
业务联系:open@chinayouthology.com
投稿联系:tougao@chinayouthology.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